《摄影构图艺术》

yishuai
1
2025-06-29

如何创作优秀摄影作品

  1. 有冲击力的主题
  2. 构图
  3. 有效利用光线
  4. 传递一种情感和心境,或是一个区域、场景、空间的感觉

一个深思熟虑的创作过程

构图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周密布置

构图

一个对照片组成部分进行选择、安排和强调的过程,目的在于支持所要表达的信息或效果

这个过程是有意识的执行,或者不知不觉中实施

图像的组成

  1. 明显的物理实体或对象
  2. 不同的区域、色调或颜色的反差
  3. 可感知的设计元素,如:线条、形状、图案、相对的留白、不活跃的空间

视觉感知

空间规则

运动方向留白、视线方向留白

格式塔理论

讲每个有独立意义的部分组合在一起,其表达的意义可能会发生改变

精炼法则

我们的心理会将互不关联的零碎信息重整秩序

六项原则

外形轮廓/底层背景

我们会习惯根据不同的情况,将完整的外形轮廓从底层(或背景)中分离出来,比如明暗对比,清晰程度,颜色和尺寸等

相似性与接近性

将形状、大小、颜色、色调、纹理或者属于共同的价值部分,将这些对象组合在一起

闭合性

大脑会习惯于“填补空白”,对于可能存在的模式或形状,会提供缺失的细节部分。对实际上并无接触的元素集合,建立它们之间的视觉关联或连续性

连续性

我们倾向于延续拓展对象轮廓,并由此形成图形。可以在拍摄时,暗示拍摄主题各个独立元素之间的关系,或通过照片为观众建立一条探索路线

对称性

努力整理视觉数据的倾向,将其整理成堆成稳定、简单整齐、一致有序和结构合理的情况。

对称的含义就是不要给观众产生失衡、缺失或者不正常的感觉。因为对象不对称,观众就会花时间查找问题,会分散注意力,妨碍观众感知图像想要传递的信息。

原理、规则与指导

构图法

几何分析-矩形 Rabatment 法

每一个矩形基于短边,都会包含两个隐含的正方形,将短边旋转至长边的过程称为 Rabatment

三分法

从水平和垂直方向都进行三等分,关注点在直线相交的焦点上。当然,各个直线也是很好的位置,可以防止一些具有明显直线的元素,如海平线等。

黄金分割点

一条直线为贯穿画面的倾斜对角线,另一条则从另一个角出发,与第一条直线形成 90° 垂直,其焦点为黄金分割点。

黄金螺旋

像蜗牛壳一样的螺旋结构,重要元素可以放在螺旋线条的延长线上

对角线法

将每幅作品的 90° 角分成两个 45° 角划线,重要细节内容可以放到交点或等分线段上。

视觉重量

定义

用于描述画面中的一个要素如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。具有高视觉重量的对象,会强烈的将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,如:面孔、文字等

重心

画面中央是所有作用力的合力点,该点具有朝向此处的最大拉力

通常我们会将关键元素从重心移走,远离轴线越远,是假的重量越大,需要根据天平支点的不同间距,将画面元素置于天平臂的不同位置,使画面平衡。

将一个小的不太重要的元素置于画面边缘,可以平衡一个稍微偏离重心但更大更主要的元素

左与右

图像建议运动方向朝向右边,这样子看起来是向未来的方向运动。从左到右运动会感觉速度更快,从右到左则感觉更加有力。

  • 左半部分倾向于表示“过去的,明确的,附近的和现实,真实,有形的”
  • 右半部分则象征着“未来的,不确定的,遥远的,自由的和不具体的”

重量因素

  1. 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,较大的元素比较小的元素感觉更重
  2. 不同的颜色会传递不同的重量,例如:红色比蓝色会更重
  3. 元素的形状简单有规律、形状结构紧凑或是垂直方向,也会呈现出更有分量的感觉
  4. 色调也是一个因素,黑色元素必须大于白色元素才能相互平衡
  5. 朝向图像右边的元素会比朝向左边的,传递更大的视觉重量
  6. 前景中的元素比远处相同的元素,具有更小的重量,靠近图像顶部的元素,习惯上被认为更重一些
  7. 基于元素孤立的情况下,处于再给你对空白空间的元素具有更大的重量
  8. 与周围事物具有强烈反差的元素会传递更大的重量
  9. 看起来更“有趣”的元素看起来更有重量

偏心原理

将画面中的元素置于偏离重心的位置,可以创造出运用视觉重量概念的机会。具有奇数个体的合影照片通常效果最好。

对于拍摄小型群体来说,画面中包含三个或五个元素效果会很好,因为可以利用两个或四个次要元素围绕重心的主要元素,从而形成画面平衡。

元素置于偏离重心的位置,还能营造出画面张力

金字塔结构

较大的对象安排在画面的中间,较小的对象则以均衡的比例安排在旁边

吸引点

所有形状小到一定程度,都会形成一个点,因为点是简单形状和聚集形式,对于我们的视觉具有极强的吸引力。

当在画面空间内部设定主题位置的时候,照片画面之外的元素和因素,也会影响我们的决策。如:画面中的人或动物,可能正在注视的东西并不在视野范围内。此时拍摄主题会有轻微的平移,会远离与它发生联系的物体

图像的格式与比例

一般用 3:2 或者 4:3

如何判断垂直还是水平拍摄

  1. 画面主体的形状,是否天生符合一种特定的方向
  2. 哪一种方向能避免不必要的杂乱元素
  3. 你所希望包括的前景元素,是否有助于支持画面的中心思想
  4. 想传递画面的空间感还是层次感
  5. 是否想强调元素之间的联系
  6. 希望为观众的视线制定一条观察路线,还是想让他们注意到一系列的元素
  7. 场景中的线条或者形状,是否可以对构图产生积极的作用

动态张力

以一种失衡或者超常规的方式设置元素位置,甚至是简单的将照相机稍微倾斜,都可以用来传递一种“动态张力”的感觉

这种根感觉是与协调、平衡和有序完全相反的感受。这种感受可能会引起观众轻微的不舒服,并潜在的赋予图像更多运动感、颠覆感、摩擦或能量,从而产生“动态性”

设计要素

线的力量

方向线

要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空间中的某个对象上,考虑运用画面场景的线条,作为“视觉引导线”

当画面空间具有多个元素的时候,观众会习惯于根据这些元素的排列,创造出形状和线条

天然线条

通常足以引导视线到达临近的关注点,不一定必须径直到达。

当多短线条从不同方向引导到一个关注点时,则会获得与“视觉引导线”有关的格外强有力的作用。

沙漏效应

在三维世界中,将对象置于沙漏最狭窄的地方——两个圆锥体或者两个金字塔相交的地方。

两个圆锥体的作用是引导我们的注意力到汇聚点上

能赋予其特别强烈的吸引力,也能营造出明显的画面层次感

对角线和动态效果

对角线展示了距离和透视角度,有助于传递景深

对角线相对于水平线和垂直线,更加生动有力,能创造出一种动态能量

对角线从左上到右下角,有助于为图像建立顺序和规则

对角线从左下角到右上角,则会更具挑战性和动态感,能赋予画面能量、力量和运动感

收敛线

利用收敛线可以为照片增加强烈的画面纵深感,当道路、铁路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,即使看起来越来越窄,但其宽度是一样的。

当看到图像中的两条直线收敛汇聚,或者一条单独的直线不断缩小,我们就可以假定这种情况是因为直线或者线条正在远离我们,伸向远方。

形状的影响

主导形状

不同的形状会对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

元素之间的空间或者阴影所形成的形状,同样具有强大的作用

剩余形状

由最初呈现的负空间或者“底层背景”所形成的

平衡元素

形状并不一定要准确的被我们看到,因为我们的直觉会填补画面中的缝隙和空白

将关键元素置于几何图形的某些节点上,就可以创造出平衡适当的画面构图。如:三角形

醒目的形状

醒目的形状有助于创作出引人关注的图像

有棱角的形状更具有动感,也更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力,不同的形状会与不同的特质产生联系

大小、形态、图案模式和纹理

动物装饰